“不愿当工人不是轻视劳动,而是不甘心进入这个收入低、待遇低、易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一位将走出校门、面临择业的大学生说。这种择业倾向给社会再敲警钟 eoNO{e/\i
>h_;,%?
让“劳动神圣”落地生根 stOYiI}7
kisE)W[+
x<i2qTA
几天前,笔者在北京一人才招聘活动中,与一位还未毕业、初涉求职路的大学生攀谈,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坦率地告诉笔者,他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依次是:外企、民企、国企研究院、企业技术部门或研究科室,“实在不行,就先在北京找家企业当车间技术员,找机会再跳槽呗。”他有些无奈地说。 fcQiq<t<0
RtA,frBgg5
“据我所知,学你这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一般都要先下班组当一年半载的工人,对此,你有思想准备吗?”笔者边问边观察他的反应。 ;-uSSD
b
y$O
E0c
“不,要事先和招聘单位说好,去生产一线当工人我不干!”他神态坚决地说。 n9+nv]Gk
=a~A(J{,
“为何,劳动不光荣、工人不好吗?看你小小年纪,为何这么轻视劳动啊?”笔者有意提高语调。 q.R{VD
AOlG^ .Q%9
“我不愿当工人不是轻视劳动,而是不甘心进入这个收入低、待遇低、易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我干技术员、当工程师,也是靠劳动吃饭,去外企、私企,不也要劳动吗?”他的这番话,倒让笔者陷入思考中。 3(?-,
P
@Z'1q,7^1
应该说,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谈论起与劳动、与工人有关的话题,“劳动神圣、劳动光荣、工人伟大、劳动创造世界”等赞美之词,的确使终年辛苦劳作、默默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工人弟兄们感到欣慰和鼓舞;从祖国各方涌向劳动者的鲜花、掌声,的确让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弟兄们感受到劳动的无尚光荣。然而,伴着这话题、这风景一路走来的我们,却日益为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疑惑、担忧——在讴歌劳动伟大,劳动神圣的今日社会,为何却一再出现人们不愿当工人甚至拒绝当工人的择业现实?一声声“明天,谁来当工人”的呼喊,一次次把工人这个职业推向社会关注的焦点:享有至高政治地位的群体,为何却难享有与其相称的社会地位? ;3;H2|pr'
%zx0Zmv&
曾有人把不愿当工人者归咎为“不尊重劳动,瞧不起劳动者”,可这样的谴责却难改变人们不愿当工人的现实,正如上面那位大学生及更多人的认为一样,不选择当工人并非就是轻视劳动,而主要是因为“光荣的工人”是个劳动价值不高的职业,因此,前一阵轰动社会的 “大学生当搓澡工”事件,就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社会异常现象、是当今大学生叛逆性格的表现。 aFu;f
h~=B5o] DB
笔者一位从国企跳槽到私企的朋友毫不隐讳地说:现在我的工资比过去多了3倍!这让我过去的工友眼红。你想啊,同样上班、同样累,同样付出时间成本,却不能挣到同样的钱。这怎么能让工人心理平衡呢?如果“劳动神圣、伟大、光荣”等漂亮的口号都能落地生根,能当饭吃、当房住、当车开,那么,这个社会还有谁不愿意当工人呢? m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