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台湾的作家,我读过的作品还真不少,比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罗兰的《罗兰小语》,古龙的《绝代双骄》和《楚留香系列》,琼瑶阿姨的《窗外》、《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等,还有李敖的《活着你就得有种》,细数数还真不少,不过最近我又读了一位台湾作家的两部作品,而且这两部作品一样让我眼前一亮。
hrldK!YS
qwe9Ju
这位台湾作家的名字叫蒋晓云。读她的第一部作品名字特别好叫《百年好合》,这本书用12个短篇勾勒出14位女性的故事,每个人物之间都相互牵扯,合为《百年好合》,其实这本书也是蒋晓云女士把她从亲友那儿听来的旧事与当年时事糅合在一起,讲述个人命运同时又反映大时代的变迁的一部小说。而我刚放下的这本《桃花井》依然是蒋晓云女士将她从父辈那里听到的故事结合自己对当时的回忆写出来的小说,蒋晓云自己也说,她不知道为何,总是写着写着就会被里面的人和事所感动,“写到动情时就会泪流满面”。其实我更觉得这是蒋晓云在为父辈立传,就如重拾写作的蒋晓云自己本人,终于回到写作这个永远忘不掉的“原乡”。而她的父一辈也是像《桃花井》中的主角杨敬远和李谨洲一样,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漂泊了一辈子,最终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那是怎样的一种期盼。蒋晓云也说自己无法回避写这部小说是杜撰成份多,还是就是原滋原味记载了父一辈真实的事,总之,那种从心底里流出的文字,确实会让自己恍惚,仿佛那流逝的岁月会清晰地重新映在眼前,就如昨天。 84Ghv
n$rK^Fx
《桃花井》给大家讲述的是解放前以难民身份赴台的“外省人”的故事,他们的处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而是一样经历着更多的磨难,比如湖南乡绅怕杨敬远怕解放后自己没好果子吃,于是选择抛妻弃子跑到台湾,可是到了台湾他依然被同乡告发而被关进绿岛,放出来后无依无靠,是他的义子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现实中他是客死他乡的,直到死也未再次见到自己的妻儿,而蒋晓云帮他圆了归乡梦,让他死在了妻儿的怀里。还有被重墨描写的李谨洲,其实李瑾洲的身上浓缩了那一代人的向往和追求,也浓缩了那一代人的哀怨和凄凉,所以蒋晓云在写到李谨洲垂危,小儿子赶赴家乡见最后一面时,老人拖着不走,儿子天天等待,等到假期结束了不得不回台湾,在床前三叩拜别还有一口气的父亲,重演家族又一代人的生离死别的时候,读者自然而然就会被那种骨肉分离的情境所打动。 E^cfrBRo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