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章


2016-08-26

李祥磊:在不断学习中成长、成材(10期)

李祥磊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9d+z@ a  
3XU=F  
                            郝基伟 LcyE :C  
EZnEHv|]  
    8月26日,夜深了,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公司洪雅公路项目总工程师李祥磊还伏案而坐,下夜班回来的欧志鸿走到窗前,敲敲他的窗说:“李总,还不睡?” @^T>xd]u28  
Z6\-u[cl  
   “哦,马上。” U>B0$]0  
7x.2OO  
    马上,是什么时候?他正在研究陡冲子大桥主墩施工便道和后期施工方案优化问题。 Xfj@|r8  
8]\ZD]8_b  
    当东方的鱼肚白开始发亮时,他推开窗,伸伸腰,一脸兴奋。叫醒还在入睡的尚俊刚,起床,有办法了。 PB3rWtR{XI  
pjy9y UTu  
    他们匆匆向工地走去。 [jYeBl  
Ul?WY8-4  
    李祥磊就是这样一个不解决问题誓不休的人。 &eMSa8  
x{<Z G7f  
    2013年,李李祥磊参建了土库曼斯坦新建铁路(二期)工程。遇到了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难题,在粉细沙钻孔桩施工中,由于当地砂子较细,在含沙率检测值为0的情况下安装钢筋笼时瞬间沉碴超出施工规范允许范围的几倍,无法确保桩基质量。李祥磊带领团队,在面临现有仪器检测技术结果无法指导施工的情况下,不断调整施工方法,逐步摸索,分析超标原因,不断调整和改进工艺,才满足了桩基施工质量。 wAxku_`L  
j"MLgJ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在64米钢桁梁施工中,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方法推荐采用顶推、拖拉、浮吊法施工。在国外,由于现场施工场地及机具受限,工期紧,不得不调整施工方法。这就给技术人员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攻克?曾一度困扰了很久。李祥磊带领的技术团队,在一方面施工任务紧张,另一方面材料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情况下,曾多次召开研讨会,由于是首次调整施工方案,实物模型无人知晓,他不断利用CAD进行制作模型图,反复比对,为了构造出实用的模拟图,他曾连续多日通宵制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计算受力分析,查找技术规范,最终以最优的方案顺利完成此项施工任务,赢得了土库曼斯坦等多方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3i6-h_  
vbRtV\o  
    李祥磊就是这样一个在不断学习中快速成长的人。 8PU )  
k$q>~*-n  
    由于专业的原因,李祥磊喜欢专研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每到一处,每见到新的建筑物,总会情不自禁地查找资料,弄情原委。难怪他爱人也经常埋怨他说:“你就抱着张图纸过一辈子吧!”2015年的一天,期待已久的夫妻团聚终于来到了,他陪着妻子到赣州度假。在途径九江时见到了九江长江二桥,这是一座双塔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主跨跨径818米。他看到如此大跨径的桥梁,心想,这是如何完成施工的呢?他便停车立即打开电脑上网找资料,查论文,寻找施工方法,完全把爱人晾在了一边。等了许久,也不见他上车,爱人生气地一转身就走了,他独自沉迷在桥上似乎看到了当时施工人员搬运钢筋材料、机械设备现场调动模板,技术员指挥操作的场面。不禁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们称赞叫好。 ~Q R_jaC?  
yWLa;aQ  
    现在,他已经积累了多种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在企业里也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反而说:“干得越多、越久,反而觉得不会的就越多。” |+ )e"h~$  
33ow9lk  
    是啊,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尽快成长,为企业科技创新积累宝贵的经验。 AjB~9*m  
(7o*hi  
    李祥磊在科技创新中享受着技术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一批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学习。如今在洪雅公路项目项目他还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小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青年技术员钻研图纸,深入现场反复量测,对比施工方案,在综合工期、成本、安全等诸多因素后进行施工优化,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金点子”方案。人们都在赞美这个“创新团队”时,张志华却深情的说:“是李祥磊总工领着我们走进的技术创新的新境界。” 9chD/c9  
4c",a#~  
xFG4r  
x&y33o  
1HeeUrZ=h!  
通联: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中铁十六局集团,邮编:620364 |DAw98 Y  
电话:18844875385 p8o]Jq  
D20:Q5>($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4) |  浏览(3739) |  收藏
一共有 4 条评论
笑看今朝 2016-08-27 20:01 Says:
[attachment=365582]
笑看今朝 2016-08-27 07:05 Says:
谢谢郝老师的支持!!
廖军 2016-08-26 23:52 Says:
      
初卫平 2016-08-26 22:17 Says:
前来学习老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