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赔3千”背后究竟有啥猫腻? LO85-'%.
继游客在云南瑞丽“手滑”摔坏30万手镯后,3日,一买手在云南腾冲选购翡翠时再次“手滑”,摔损一售价28万元的翡翠挂件。不过,最终经双方协商,买手赔3000元化解此事。(10月4日新华网) L&S~&^#4
就在今年6月,也在云南,因游客不慎“手滑”将30万手镯后,几经协商调解,最终以17万的价格进行赔偿,费女士承担70%责任,商家承担30%责任。而这次游客摔损的是售价28万元的翡翠挂件,买手仅赔3000元就轻松化解此事,同样都是在云南,同样都是高价玉器,为何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这背后究竟有啥猫腻?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s`*ESI=
笔者认为,既然是价格昂贵的玉手镯和翡翠挂件,为何那么容易手滑摔碎?游客不慎失手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作为商家在游客选购时,有没有明码标价和善意提醒?如果有这些明码标价和善意提醒,那么游客在挑选这些玉器时,就会慎之又慎,格外小心。再说,商家真要考虑玉器安全,那也会在周边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地上铺好松软的绒毯等,这样不仅是对价值昂贵的玉器一种保护,同时也是避免因玉器摔碎而引发各种矛盾纠纷。 Q7S4p
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玉器商家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或是压根就没往这方面去想。而是偏偏等到游客“手滑”后,才有了“30万手镯赔17万”、“28万翡翠挂件赔3000元”的新闻爆出。 N67rw< |